很遺憾,因您的瀏覽器版本過低導致無法獲得最佳瀏覽體驗,推薦下載安裝谷歌瀏覽器!
揭秘感冒的真相
很多人并不知道,感冒其實沒得治。
迄今為止,沒有一種藥物能夠“治療”感冒。感冒藥根本不能消滅病毒,它們只能緩解癥狀,讓你感覺好受點,但并不能縮短病程。而且胡亂服用抗生素藥物的后果,會比感冒本身更為嚴重。
此外,頻頻吃藥打點滴的人,感冒越是會纏綿不愈,自身免疫功能隨之下降,之后感染的頻率越是高,如此惡性循環。
感冒的中醫辨證
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,又稱普通感冒。是包括鼻腔、咽或喉部急性炎癥的總稱。臨床常以發熱、鼻塞、流涕、噴嚏、咳嗽、頭痛、全身不適等為主要特征。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,四季均可發病,尤以冬春為多見。根據發病情況,可分為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兩類:前者起病急驟,具有較強的傳染性,??梢饛V泛流行;后者相對起病慢,無傳染性和流行性。普通感冒預后良好,流行性感冒如不及時治療,可變生他病,如病毒性心肌炎等。流行性感冒屬中醫的“時行感冒”范疇,普通感冒屬中醫的“傷風”、“感冒”范疇。
病因病理
感冒的病因為六淫、時行病毒侵襲人體而致病,以風邪為主因。但在不同季節,往往與其他當令之時氣相會而傷人,如冬季多屬風寒,春季多屬風熱,夏季多夾暑濕,秋季多兼燥氣,梅雨季節多夾濕邪。若四時六氣失常,非時之氣夾時行病毒傷人,則更易引起發病,且不限于季節性,病情多重,往往互為傳染流行。 病理變化為正氣不足,衛外功能減弱,肺衛調節疏懈,六淫之邪夾雜病毒乘襲,邪毒由口鼻、皮毛入侵,肺衛首當其沖,迅速出現衛表不和及肺失宣肅的證候;或因生活起居不當,寒溫失調,以及過度勞累,而致肌腠不密,外邪侵襲為??;若體質虛弱,衛外不固,稍不謹慎,吹風受涼之后,則可見虛體感邪。其他如肺經素有痰熱、伏火,或痰濕內蘊,肺衛失于調節,則每易感受外邪。又因四時六氣不同以及人體素質的差異,故證候表現上有風寒、風熱和暑濕兼夾之證,以及素體陽虛者易受風寒,陰虛者易受風熱、燥熱,痰濕偏重者易受外濕。
辨證分型
1.風寒證癥狀:惡寒重,發熱輕,無汗,頭痛,肢節酸痛,鼻塞聲重,時流清涕,喉癢,咳嗽,咯痰稀薄色白,口不渴或渴喜熱飲。舌苔薄白而潤,脈浮或緊。
證候分析:風寒之邪外束肌表,衛陽被遏,故見惡寒,發熱,無汗;清陽不展,絡脈失和,則頭痛,肢節酸痛;風寒上受,肺氣不宣而致鼻塞流涕,咽癢咳嗽;
寒為陰邪,故口不渴或渴喜熱飲;舌苔薄白而潤,脈浮緊,俱為表寒征象。
2.風熱證癥狀:身熱較著,微惡風,汗泄不暢,頭脹痛,咳嗽,痰黏或黃,咽燥,或咽喉乳蛾疼痛,鼻塞,流黃濁涕,口渴欲飲。舌苔薄白徽黃,邊尖紅,脈浮數。
征候分析:風熱犯表,熱郁肌腠,衛表失和,故見身熱微惡風,汗出不暢;風熱上擾則頭脹痛;風熱之邪熏蒸清道,故咽喉腫痛,咽燥口渴,鼻流濁涕;風熱犯肺,肺失清肅,則咳嗽,痰黏或黃;苔薄白微黃,舌邊尖紅,脈浮數,為風熱侵于肺衛之征。
3.暑濕證癥狀:身熱,微惡風,汗少,肢體酸重或疼痛,頭昏重脹痛,咳嗽痰黏,鼻流濁涕,心煩口渴,或口中黏膩,渴不多飲,胸悶,泛惡,小便短赤。舌苔薄黃而膩,脈濡數。
證候分析:夏季感冒,感受當令之暑邪,暑多挾濕,每多暑濕并重,暑濕傷表,表衛不和,故身熱,微惡風,汗少,肢體酸痛;風暑夾濕,上犯清空,則頭昏重脹痛;暑熱犯肺,肺氣不清,故咳嗽痰黏,鼻流濁涕;暑熱內擾,熱灼津液,則心煩,口渴,小便短赤;濕熱中阻,氣機不展,故胸悶,泛惡,口中黏膩,渴不多飲;舌苔薄黃膩,脈儒數為暑熱挾濕之征。
五行波生物電治療
1、電按摩(使用疏通膏):8,疏通督脈,膀胱經,肺經,每個經絡9遍;
2、電磁灸(使用導入膏):3,導入藥物至肺俞,每次30分鐘
3、電針灸(使用冷敷貼):10,基本穴:肺俞、大椎、
辯證配穴:
(1)風熱感冒:基本穴加風池、尺澤
(2)風寒感冒:基本穴加風池、列缺
(3)暑濕感冒:基本穴加足三里、中脘
4、電熏蒸(使用三和茯神膏):專用藥物肺俞穴熏蒸30分鐘
【療程建議】10次為一療程,輕度2-3療程,重度3-5療程